一、定义
世界卫生组织(WHO)规定,有规律性生活,夫妇未采用任何避孕措施同居生活1年以上,由于男方因素造成女方不孕者,称为男性不育症。
二、病因
1、睾丸前因素
2、睾丸性因素
-
先天性异常、生殖腺毒素 、全身性疾病、感染(睾丸炎)、睾丸创伤和手术 、血管性因素、睾丸扭转
3、睾丸后因素
-
输精管道梗阻、精子功能或运动障碍、免疫性不育、感染
4、性交或射精功能障碍
5、特发性病因
三、诊断
1、病史
-
采写男性不育病史要全面了解家族史、婚育史、性生活史和其他对生育可能造成影响的因素,还要简要了解女方病史,记录患者个人信息。
2、体格检查
-
全身检查(应重点注意体形及第二性征)、生殖器官的检查。
3、辅助检查
-
(1)常规项目:精液分析; 生殖系统超声。
-
(2)推荐项目: 性激素检测;外周血染色体核型等遗传学检测;支原体、衣原体检测;精子存活率检测;射精后尿离心检测;诊断性睾丸/附睾取精子;其他。
四、治疗
(一)一般治疗
-
1、不育夫妇双方共同治疗
-
2、宣传教育和预防性治疗
(二)、预防性治疗
-
1、感染性不育的预防;
-
2、使用化疗药物致睾丸生精功能障碍的预防;
(三)药物治疗
1、非特异性治疗
-
药物使用的时间不应少于 3~6 个月,这样就可以覆盖一个完整的精子生成周期。
2、特异性治疗
-
特异性治疗主要针对病因诊断明确的患者,如内分泌功能紊乱引起的男性不育等。
(四)外科治疗
-
针对男性不育症患者中的一些器质性病变,无法通过药物解决,可采取手术治疗。
(五)中医药治疗
(六)心理干预及支持